研究方向与领域
制造工程研究所由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教研室、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制造系统实验室、机器人研究室、工程图学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研室等于1996年合并建设成立,是覆盖设计、制造的教学科研单位。有着60年的发展历史,制造工程研究所及其前身为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和机械制造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现有教职员工36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约150人。建有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制造系统实验室、精密超精密制造装备及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清华大学CAD教学中心、制造工程训练基地、数控技术实验室、精密特种加工工艺实验室、绿色制造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基地。拥有卧式/立式加工中心、车削中心、电火花加工机床、并联机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双频激光干涉仪、激光跟踪仪、各类设计分析软件等硬软件设施,为开展高水平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制造工程研究所创造了中国科技发展中的数个第一:1958年,与工业界一起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数控机床;1992年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实验系统(CIMS)在此建立,并在1994年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大学领先奖;1997年自主设计开发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镗铣类并联机床。2006-2010年,制造工程研究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技术计划、973重点基础研究、国家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80余项,获国家和部委科研、教学奖励约20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246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8项。
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如下表所示。
研究方向 | 研究领域 |
先进制造装备 | 现代机构学理论 |
机器人化装备设计 |
并混联装备设计 |
数控技术与系统 | 数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
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
数控系统体系结构 |
精密与特种制造技术 | 精密制造工艺 |
特种加工技术 |
微纳制造技术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制造系统与信息集成 |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图形学 |
绿色制造技术 |
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数控系统和数控装备
1958 年研究开发出我国第一台数控机床, 并在 60 年代与工业界合作研究开发出以数控劈锥铣床为代表的一批新型数控机床。 1978 年, 四足爬行长行程进给系统和基于该系统的大型龙门移动式数控铣床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截止到 2004 年底, 研究开发的各类数控系统和数控装备已生产和销售 1000 余台, 在全国各地生产第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企业信息化
1992 年, 建立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实验系统( CIMS ), 并在 1994 年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大学领先奖。先后负责完成 20 多个企业的信息化总体设计与系统实施工作。

并联机床
1997 年, 自主开发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镗铣类并联机床(虚拟轴机床)。与多家企业合作研究开发出多台不同构型的大型特种装备, 其中大型五轴混联加工装备 XNZD2415 已应用于哈尔滨电机厂加工三峡主力筋。

纳米级精度气浮运动工作台
2002 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纳米级精度的气浮运动工作台, 在较高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及大行程运动条件下, 定位精度达 12nm 。

自由曲面校正透镜的彩色显像管涂屏
彩色显像管涂屏用自由曲面校正透镜的计算机控制制造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达到国际领先的技术指标, 获得 2000 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3 年底在国内首次利用磁流变抛光技术制造出一块直径为 66mm 的抛物面反射镜。
